4月11日,我们将迎来第27个“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或神经退行性疾病)。可见于青少年到老年的各个年龄段,男性略多于女性,老年人更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
PART·1
帕金森病发病率如何?
根据全球的统计结论,帕金森病的发病率大概在1%。也就是100个人里面会有1个帕金森病的病人。
据统计,在九十年代初期,我们国家的帕金森病人数就已经达到了2百万左右。
帕金森病发病率会随着人口老龄化而加重。最近几年我们国家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并且得到诊断的人群也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帕金森病的患病人群在3百万左右。
PART·2
帕金森病有哪些症状?
帕金森病的症状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其中运动症状是人们最熟悉的“抖、硬、慢、摔”。
1.抖--静止性震颤
帕金森病患者中约70%的患者首发症状为震颤,一般从患者一侧的远端开始出现症状,安静时较明显,紧张时更明显,睡觉时又会消失,随着运动的增加,震颤也会随之减轻或消失。
2.硬--肌强直
患者的肢体、躯干、颈部肌肉有明显的肌张力,身体表现得僵硬。帕金森病早期的肌强直容易被忽略。
3.慢--运动迟缓
主要变现为走路时起步困难,行走缓慢,出现突然停止或不能转身;面部表情减少,出现“面具脸”;言语吞咽障碍,吐字模糊、流口水;日常活动受限,洗漱穿衣等活动变得迟缓。
4.摔--姿势步态障碍
一般出现在中晚期,患者平衡功能受限。
除了以上运动症状,帕金森病还可能同时伴有以下非运动症状:睡眠障碍、嗅觉减退、便秘、焦虑抑郁、体位性低血压等。
PART·3
怎么判断是否会得帕金森病?
目前,除少部分基因突变所致的帕金森病外,其他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在运动症状出现前,也没有确切的、可用于帕金森病超早期诊断的方法。但现代研究表明,如果出现以下症状,患帕金森病的风险会更高:
1.快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
2.长期嗅觉减退;
3.长期便秘;
4.抑郁。
PART·4
帕金森病怎么预防?
帕金森病虽然目前没有明确的病因,可能与环境中危险因素、年龄老化、过度脑部活动等因素共同作用,但是日常生活中只要注意避免这些因素的影响,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对帕金森病也有一定预防作用。
预防帕金森病,从年轻的时候就可以开始,老年人也可以通过既动手又动脑的活动进行预防。
1.运动方面,老年人可以多做打太极拳、气功、弹钢琴、散步、打麻将等慢运动,每日一至两次,适可而止。此外,听听音乐、背背单词和唐诗宋词,也能让老人动动脑筋。切忌长期窝在家看电视、看手机。
2.饮食方面特别重要,建议进食富含高纤维、高蛋白有营养、易消化、种类丰富的食物。同时每天喝8-10杯水(约2L左右);适当补充钙/维生素D。
3.生活一定要规律,正常作息,一定要保证充足合理的睡眠。此外还要适当地进行一些中药、针灸预防。
4.有帕金森病家族史等人群应密切随访、定期健康体检。定期健康体检可以及时预防和干预相关疾病,早检查、早干预,促进居民身体健康,是我们健康的保护伞。
有研究表明,大脑动脉硬化与帕金森综合征之间具有相应的联系。帕金森患者中合并脑动脉硬化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患者的病情更为严重,早期发现动脉硬化并积极干预对预防帕金森病有一定意义。
我院体检中心动脉硬化检测仪是目前凉山州内最为先进且能够反映动脉硬化情况的设备,检测方法简单、无创、快速,可帮助个人了解自身血管弹性情况,制定针对性干预计划,对预防帕金森病助一臂之力。